摘要:"天下崆峒有五,出元鹤者为真",天下名谓崆峒的山峰甚多,到了明代,平凉崆峒山作为海内"真崆峒"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崆峒山自古是文人墨客眼中的神山仙境,也一度是陇上地理坐标式的名山。摄影 /郭建平诗人也热衷于崆峒这个典故,仅杜甫诗集就可以寻...
"天下崆峒有五,出元鹤者为真",天下名谓崆峒的山峰甚多,到了明代,平凉崆峒山作为海内"真崆峒"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崆峒山自古是文人墨客眼中的神山仙境,也一度是陇上地理坐标式的名山。摄影 /郭建平
诗人也热衷于崆峒这个典故,仅杜甫诗集就可以寻觅到近十项含有"崆峒"字眼的诗句:"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崆峒地无轴,青海天轩轾。""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有趣的是,纵观杜甫的人生轨迹,都未曾登临甚至接近过这个名字背后现实的地理位置。在杜甫的表达中,崆峒虚幻而遥远,处在人间与神话世界的边缘,同时也在现实与意向的边缘。
崆峒自古便与仙山的符号紧密相连,也由此成为一座极富人文气质的山。摄影 / 左雪兰
在崆峒山巅俯瞰下方,众峰拱卫,汉江在西南方向环绕奔流,黄河自西北方向涌过,洛水则横跨两河之间的空缺。函谷、萧关……关中四大关隘尽收眼底,渭水川流其间,时隐时现。华山在左昂然屹立,西镇吴山在右与之对峙,近可见绵延的终南山、太白山,远可望四川的岷山、峨眉山,只有巍巍昆仑因相距太遥而不得见。寰宇之下,借助崆峒所提供的视野,五岳四渎似乎都变得渺小起来。如此绝妙视觉体验,让上古文化中宏大的崆峒观和这座平凉城外切实的崆峒山合而为一。
摄影 / 徐振华
崆峒山下,崆峒武术也在悄然复兴。《尔雅》中提到"空桐之人武",似乎崆峒山天生就携带着习武的基因。而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到了近代忽然销声匿迹,只是存在于卧龙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让人怀疑崆峒一派是否仅仅是作家笔下的虚构。在崆峒古镇的崆峒文武学校,我们可以见到真实存在的崆峒武术。一群年纪不过十余岁的青涩面庞,在师傅的指挥之下,手持印有"崆峒武术"的大旗,翻扑跳跃,大开大合,招招紧逼。
文武学校的阵阵习武声,让人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崆峒山巅。中台上一方金庸先生题写的"崆峒武术,威峙西陲"石刻,像是陈述历史,又像是预言未来。在崆峒的云雾缭绕之间,连通传说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神祇与烟火的故事从未断绝。
- END -
文丨谭伟桐
编辑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平凉》有增减、改动
图书《地道风物·平凉》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