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0:57:20 | 浏览:1050
一去上学就各种不适,面对孩子的“作”,家长是不是觉得心累,又无可奈何,但千万不要把它当做任性情绪,有时候孩子不想上学,真的是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最近在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中70%左右基本都存在厌学现象,并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下到小学生,上到高三学子。
视觉中国 供图
高三学生出生教育世家
被学习压力“压垮”
思虑再三,父母还是决定让王昊(化名)休学,高考在即,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有啥比孩子健康还重要的呢。”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出院后,他们经过自我调整,已经渐渐接受孩子的厌学行为和焦虑症了。
高三学生压力大,这很普遍,但王昊的压力尤其大。
出生在教育世家的他,父母和祖辈都从事教育行业,从小就对他严格要求,为了让他练得一手好字,只要是写得不规范的字帖,父母都会撕掉让他重写,直到写规范为止;学校布置的周末作业,他必须要在周五晚上做完,这样周末在家便可接受家长的“课外辅导”;每次考试他必须要达到父母预期的分数,每次的错题都会在家先进行一遍“专业分析”……
在家长强有力的督促下,王昊考上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但高中后,习惯了被“安排”的他,明显感觉到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学业压力的增加,成绩在年级一直不上不下。在今年初的学考中,王昊发挥失常,成绩不尽如人意,尽管今年上半年还有一次机会,但他总担心这仅剩的机会又“砸”手里。
“每天都在担心万一考不上理想大学怎么办,每天也都在给自己强行洗脑。”王昊说,去年家里有个亲戚的孩子考上了国内知名大学,这成为了父母给他的对标要求,“以我的成绩,除非是超常规发挥,才能考上这所大学,哪怕是跟它同一层次的大学,我都够呛。”
想起上学就全身不适
确诊抑郁症、焦虑症
当压力和烦恼一起袭来,不知从何时开始,王昊失眠了,每天都睁眼到凌晨2、3点才浅浅睡去,早上5点多又照常起床上学。
新学期开学后,面对学考的失利,王昊变得有点不想上学了,每周末一想到又要读书去了,就开始莫名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一开始父母还以为他生病了,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但各项检查结果都没有发现异常。不情不愿来到学校后,他又出现了拉肚子等各种不适,但就医后仍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就在父母以为孩子是不想上学,故意“作妖”时,当地医院的一个建议让他们后背发凉:查不出任何器质性问题,又有明显的躯体症状,需要进一步排查下精神疾病。
“我们想过无数种可能性,就是没考虑过精神疾病,其他的病或许还能治好,心理问题能抚平吗?”带着种种疑惑,父母带王昊慕名来到浙大一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
“我就是不想学习,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爸妈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王昊向心理咨询师胡婵婵吐露心声,从小到大,他的童年充斥的除了学习,就是父母的各种高标准,尽管不会对他言辞激烈,但“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出息”“别人能行你也一定可以”之类的鼓励话语,却像“魔咒”一样终日萦绕在耳边。“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啃手指甲,啃到有点痛感或者出血了,心里就舒坦一点了。”
“经过心理咨询和专业评估,诊断他已患有重度抑郁症状和中度焦虑症状。”胡婵婵介绍,针对王昊的病情,将他收治入院进行了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iTMS(经颅磁刺激)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目前情况改善后已出院,后续仍需定期复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多种因素
呼吁多方关注,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除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科门诊,我们精神卫生科的日常门诊中也有很多青少年因厌学问题,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表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中高考,初三、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近期就诊需求也有所增加。
不同于一些学生因适应能力差或因成绩差而不想上学,有厌学现象的孩子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情绪基础,并且有躯体反应等异常情况,如头晕头痛、拉肚子、失眠、嗜睡、情绪困难等。而厌学现象的背后,大多折射出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焦虑症。
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解释,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已通过各种方式减压、减负,但仍面临着多方因素。
一方面,社会压力并未因此减少,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对院校的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
另一方面,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增加心理压力,家长对孩子的高要求,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父母婚姻问题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影响学业。同时,校园人际关系,如与同学间相处不和谐,甚至校园暴力等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
“根据压力曲线理论,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压力越大工作效率反而越低。”胡少华教授表示,这就导致儿童青少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压力大——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如意——面临更大压力。如果不及时纾解,就会发生心理问题。
患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正念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的共同付出。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关注儿童青少年在学业、生理、心理、安全风险等方面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其是家长和教师,不要不以为意。
学业信号:学习成绩突然或持续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内容异常,网络或手机成瘾。
生理信号:如突然消瘦,个人卫生变差,做事心不在焉,易疲劳,行为怪异等。
心理信号:过多哭泣或过分恐慌,易激惹,语言暴力,异常冷漠等。
安全风险信号:肢体暴力,日常生活中表达出强烈的无望感、无价值感、有自残自伤行为甚至自杀念头,跟踪别人或骚扰别人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去上学就各种不适,面对孩子的“作”,家长是不是觉得心累,又无可奈何,但千万不要把它当做任性情绪,有时候孩子不想上学,真的是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最近在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中70%左右基本都存在厌学现象,并出现了一系列心
心理 心理学 心理咨询 抑郁症 狂躁症 焦虑症 恐惧症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一、助人自助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而非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二、保密原则: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保密。其中包括来访者到中心接受帮助的事实也保密。但出现
徐超平。红网时刻1月14日讯(通讯员 姜旭彬)数十年来,人们至今已彻底告别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让老百姓不愁吃穿温饱之余,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而“心理咨询”也逐渐映入了人们的视野内。“有病才去找心理咨询。”“去做心理咨
心理咨询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当你不知该期待什么的时候。神秘于,我们即将向心理咨询师说出的或许本来就是个秘密,从没有对谁说起过;害怕于,心理医生这个词,让人觉得抗拒。去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自己被归为生病或者有问题的那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学理论,甚至能反过来分析咨询师的心理,激怒咨询师,却处理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你排斥心理咨询吗?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会主动向咨询师寻求帮助吗?今天我们来重温一部心理学电影佳作《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有的时候,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感觉心情不好,想找个人聊一聊,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树洞”去倾诉自己的心事,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这样压抑着,烦闷着,心情越来越糟糕,生活越来越无趣。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管
说到心理咨询,就联想到心理不正常吗?在美国,接受心理咨询是信心和财富的象征,我们经常从各种电影和美国戏剧中感受到这一点。也许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改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诺斯拉特·佩塞什基安,指出:那些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人,而
#益阳市妇幼保健院##益阳头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业压力的增大,家长的忙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已经出现了厌学,抗拒回到学校。还有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意与人交流,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注
近年来,青少年个案咨询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因为行为、心理、学习等问题备受困扰,家长因此前来求助。 其实无论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情况,只要孩子出现问题,父母这时内心都是非常焦灼的,也感觉到非常的无力和无助,不知道该怎样对
当下社会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越发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学习探索自我,舒缓内心压力及情绪,在西方拥有着悠久历史与广泛认知的“心理咨询”服务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
我常常发现一些小伙伴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所以想通过今天的文章来对8种常见的误解做出说明、介绍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对心理咨询适用、有效的人群有哪些。心理咨询中常见的8种误解1. 只有心理有病的人
一、 心理咨询咨询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帮助,其实质是一种职业性的帮助。心理咨询是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者的交谈、协商与指导,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活动过程。从心咨询的定义可知:(1)
心理咨询不是洗脑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洗脑是不一样的,洗脑是用外部的压力将特殊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来访者,但是心理咨询是以接纳的方式,接纳来访者的观点,在来访者输出的观点帮助来访者察觉自己,认识自己,用开悟的方式认识到自身问题根源所在,并启发来访者寻
【如何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健康提示心理治疗在形式、理论基础和关系性质方面与心理咨询类似,但其服务的对象、实施的地点以及对实施者的资质要求是不一样的。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有些人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一个常见原因是,人们认为心理咨询看起来和找朋友聊天差不多——除了听你吐苦水的朋友并不需要你付钱。但事实上,向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和与情谊深厚的朋友倾心交谈,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和朋友倾心交谈可以一扫心中积郁